血吸虫病,你了解吗?
《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》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《人民日报》上读到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后写下的组诗作品,体现了我国血防人“战天斗地、敢为人先、不达目的、决不罢休”的血防精神。
1958年,资阳市乐至县首次发现钉螺面积,1965年,在中央“十一”次血防工作会议的推动下,乐至县加大防治力度,1966年达到“基本消灭血吸虫病”标准。1970年,资阳市雁江区在祥符镇蛟龙村发现钉螺。经过防治,1979年雁江区达到“基本消灭血吸虫病”标准,1985年雁江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,1986年乐至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。2017年乐至县达到消除标准,2018年雁江区达到消除标准,2023年资阳市达到市级消除标准。
2024年4月8日-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,4月15日-19日也是我省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。对于血吸虫病,大家了解多少呢?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血吸虫的科普知识和预防tips。
什么是血吸虫病?
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,主要分两种类型,一种是肠血吸虫病,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;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,由埃及血吸虫引起。
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。
什么情况下会感染血吸虫病?
已经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动物的粪便中有血吸虫卵,虫卵随粪便入水后,在水中可利用钉螺将卵孵化为尾蚴,含有尾蚴的水就成了疫水。被感染者一般通过皮肤或黏膜与疫水中的尾蚴接触而被感染。
什么人容易感染血吸虫病?
在家畜散养、有钉螺分布的地区生活或工作的人员,以农业、渔业为主的人员,有机会频繁接触疫水的人员,易感染血吸虫病。
感染血吸虫病后有什么症状?
感染日本血吸虫病后主要表现为与疫水接触部位发生皮炎,伴有发热、全身皮疹、腹痛腹泻、肝区压痛等。
(一)急性血吸虫病:常见于初次感染者或者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,潜伏期长短不一,大多数病例于感染后5-8周出现症状,表现为发热,腹痛、腹泻,全身性皮疹、肝区肿大压痛等。此外,部分患者有咳嗽、气喘、胸痛等症状。
(二)慢性血吸虫病:急性期患者未经治疗自行缓解或反复感染可转为慢性血吸虫病,多数患者已感染半年以上,大多无症状,少数表现为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慢性腹泻、脓血黏液便等。
(三)晚期血吸虫病: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,且未及时治疗者,随病情进展可形成一系列严重病变,如腹水进行性加重、肝脾肿大、上消化道出血等。
(四)异位血吸虫病:重度感染时,虫体会在门脉系统以外寄生。寄生于肺,可形成肺血吸虫病,表现为咳嗽、咳痰;寄生于脑,可形成脑血吸虫病,表现为抽搐、意识障碍等。
因此,如有疑似血吸虫病症状,且近期有血吸虫病流行区旅居史的群众,请及时前往感染科进行相关检查。
如何预防血吸虫病?
尽量不要去有钉螺分布的湖水、河塘、水渠里游泳、玩水。
尽量避免饮用生水。
若不小心与疫水接触,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。